投资者关系

远见者远行,稳健者稳赢

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发布时间:2023-06-13 23:21:39

一、本行概况

(一)本行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文简称:四川银行

英文全称:SICHUAN BANK CO., LTD.

英文简称:SICHUAN BANK

法定代表人:林罡

注册地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天府新区兴隆湖街道湖畔路北段715号

注册资本:人民币300亿元

经营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的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二)本行简介

作为四川唯一的省级法人城市商业银行,我们始终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以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金融主力军作为职责使命,践行“好雨知时 润物无声”的经营服务理念,致力于打造管理规范、经营稳健、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流省级银行,聚焦主责主业,经营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本行自开业以来就聚焦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审慎稳健经营,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创新业务模式,助力地方经济社会优化资源配置,为普惠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要素保障、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并一以贯之坚持下沉区县的战略布局,持续做好乡村振兴,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坚持多渠道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金融知识宣教和培训工作,不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用实际行动担负社会责任。经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和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对本行进行信用评级,均确认本行2022年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均为稳定,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企业主体最高评级。

截至2022年末,总行设置一级部门22个、二级部门96个、部门直属机构12个。分支机构110家,其中,分行11家、支行98家、专营机构1家。分行机构包括成都分行,凉山分行,攀枝花分行,自贡分行,泸州分行,内江分行,达州分行,雅安分行,眉山分行,广安分行、南充分行。全行下辖对外营业网点108家,覆盖成都、攀枝花、凉山、自贡、泸州、内江、达州、雅安、眉山、广安、南充11个市(州)。另有1家本行作为发起行的村镇银行——都江堰金都村镇银行。截至2022年末,全行共有正式员工2903人,较年初净增810人,同比增长38.7%,平均年龄35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超过90%。

截至2022年末,本行资产总额2472亿元(集团口径,下同,以年报审计后的数据为准),比上年增长624亿元,增幅33.8%。其中,各项贷款1361亿元,比上年增长346亿元,增幅34.1%;投资余额850亿元,比上年增长242亿元,增幅39.9%。负债总额2151亿元,比上年增长616亿元,增幅40.1%。其中各项存款16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3亿元,增幅27%。2022年末不良率1.57%,拨备覆盖率286.66%,高于监管标准136.6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8.6%,比监管要求10.5%高8.1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120.41%,比监管要求25%高95.41个百分点。ROA0.4%ROE2.75%,比上年增长0.69个百分点

(三)2022年所获外部荣誉

1.荣获《时代财经》发布的《2022年中国银行业“成长力·领先力”榜单》中“最具成长力非上市银行”第一名荣誉;荣获《四川日报》评选的四川金融业“稳健经营奋进奖”。

2.荣获中国银联授予的“银联云闪付网络平台合作优秀奖”、中国银联四川分公司授予的“2022年移动支付产品建设奖”、“2022年支付场景应用推广奖”;“安逸熊猫.文旅一卡通创新案例”荣膺《银行家杂志》十佳零售银行创新奖。

3.荣获《经济观察报》举办的“2021-2022年度值得托付金融机构盛典”中“值得托付绿色金融机构”荣誉。

4.荣获《21世纪经济报道》颁发的“2022新锐资产管理银行”金贝奖;荣获第13届中国金鼎奖“年度服务实体经济金融贡献奖”。

5.在中国银行业协会“2022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位列第53名。

6.荣获四川省委网信办颁发的2022年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杰出贡献奖”。

二、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公司治理

(一)高质量党建引领全行发展

2022年,本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持续在加强党的领导、健全组织体系和夯实基层基础上下功夫,推动全行党建工作取得新成绩、开创新局面。

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在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年共举办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层干部专题读书班、宣讲报告会等多种学教活动230余次。在议事决策上,制定党委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事项清单,进一步优化完善经营管理授权机制,有效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压实党建工作与经营发展责任,对总行各部门、各分行按一定权重将党建指标纳入整体考核,一体部署,一体考核,一体运用。

2.持续健全组织体系。在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方面,按照“四同步、四对接”原则,围绕党组织功能与管理架构职能目标同向、优势互补的目标,建立二级党委(党总支)和基层党支部组织架构,选优配强各级党组织书记,发展壮大专兼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做好党建带群团工作方面,健全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积极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

3.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在抓细“五个基本”建设方面,持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2022年新设和调整基层党组织50余个,确保“中心工作在哪里,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制定党建考核、基层建设、创先争优等规章制度30余项,编制党建基础制度汇编。抓实党建联建共建方面,开展结对联建共建,搭建资源共享、业务合作平台,总行党支部与省人社厅党支部通过结对联建共建,联合实施“情系农民工——暖阳工程”,累计服务11个市(州)农民工10余万人次,把党建成效转化为服务民生促发展的实效,推动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务大局。

(二)持续优化公司治理

本行严格按照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行公司治理实践,不断优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结构,并注重强化“三会一层”的协调配合,推进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本行持续稳健发展,切实保障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股东大会是本行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行使权力。2022年,本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1次,2021年度股东大会1次。股东大会由律师见证,并出具法律意见书,程序合法合规。

本行董事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要求,忠实履职、科学决策。2022年,召开董事会6次,审议议案39项、审阅报告12项。2022年本行董事会审议了年度经营计划、年度报告、全面风险报告等多项重要议案,充分发挥决策作用。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根据公司治理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向董事会提供专业意见,强化了董事会决策能力,起到经营层与董事会之间的桥梁作用,有效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和效率。本行董事会下设6个专门委员会,共召开会议21次,共计审议议案38项,审阅报告1项。

监事会是本行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本行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施行稳健的经营理念、价值准则,对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对本行的经营状况、风险内控、案件防控等工作等进行检查和监督,积极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2022年,本行持续夯实监事管理工作,制定了监事会监督管理办法等基础制度。全年召开监事会会议5次,审议通过重要议案10项,审阅工作报告13项。组织召开提名委员会会议2次、审计与监督委员会会议3次,审议通过议案8项。

高级管理层是本行的执行机构,对董事会负责,接受监事会监督。高级管理层依据本行公司章程等治理文件和董事会的授权,有序组织经营管理活动,根据董事会确定的经营目标,制定综合经营计划,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全行经营情况。2022年,本行共召开行长办公会议39次,审议通过264项议题,其中审议类议题210项、报告类议题46项、学习类议题8项。

严格贯彻落实监管要求,组织开展大股东和主要股东评估,促进本行持续健康发展;妥善处理股权存量问题,推动老股东攀枝花市人和投资有限公司5200万股股权法拍至现国有股东广安金财投融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优化股权结构进一步修订形成《四川银行关联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关联交易审批主体和程序。依法依规审慎开展关联交易日常管理,2022年共计发生关联交易业务97笔,董事会审议重大关联交易2笔,全年未发生关联交易风险。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与经营管理、改革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制定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把4大类37项年度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到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扛稳抓牢“一岗双责”。制定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细则,做实做细明责、查责、述责、考责、问责全链条。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精准发力日常监督。聚焦“关键少数”和重点对象,持续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中基层管理人员、年轻干部员工的教育管理监督。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充分运用“制度+科技”拓展监督方式,不断加强对信贷审批、不良资产处置、集中采购、新一代信息科技工程建设、外包业务、员工招录等监督检查。贯通融合纪检监察监督、监事会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内控合规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类监督,实现监督全覆盖。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深入落实金融领域和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部署,从严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扎实开展制度建设评估问效,深入排查廉洁风险点并制定449条防控措施,出台新一代信息科技工程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操作规程,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公司治理效能。融合推进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把纪法教育作为“三会一课”、业务培训、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持续增强拒腐防变“免疫力”。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按照统一部署,扎实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回头看”、借培训名义搞公款旅游问题专项排查整治、国有企业重大非正常亏损背后违纪违法问题专项治理,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创设“廉洁川行”微信公众号,详解纪法规矩,发布警示案例,推送清廉史话;持续开展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以“打造一个清廉文化阵地,组织一次纪法知识测试,开展一次廉洁主题党日活动,征集一批清廉文化作品,开展一次廉洁现场教育,撰写一封廉洁家书,开展一轮谈心谈话”等“七个一”活动,打造37个廉洁文化阵地,组织2300余人参加纪法知识测试,创作170余件书画、摄影、微视频等清廉文化作品,开展40余场次廉洁现场教育,撰写1600余封廉洁家书,开展1600余人次谈心谈话,着力营造“廉洁合规、从我做起”的浓厚氛围;积极参加川渝银行业保险业2022年清廉金融文化知识竞赛四川赛区初赛,荣获最佳组织奖并入围决赛,3名员工获得优秀个人奖,不断夯实“清廉川行”品牌。

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支持国家战略

1.优化信贷投放结构,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行积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信贷投资为抓手,密切关注增加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的关键领域,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投放结构。强化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受疫情和地震灾害影响行业和企业的支持,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本行为四川省属国企的首次获批发行的“伊藤广场”CMBS投资项目提供投资授信7.2亿元,优化了资产负债结构,实现了国有企业资产的盘活。

2.拓宽业务覆盖,提供特色优势金融服务,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天府新区建设。一是在业务覆盖方面。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在川渝高竹新区筹建广安川渝高竹支行,在眉山视高筹建眉山天府新区支行,延伸服务半径,有效承接项目落地,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天府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对天府新区企业及个人提供不低于总额10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安排,为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助力新区现代化建设。

二是在信贷业务支持方面。2022年累计为蜀道集团、四川港航投资集团等省属国有企业发放贷款55.04亿元,全力支持省内自然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建设、城市建设等项目开展。深度参与成渝中线高铁(资阳段)38.5亿元拆迁项目专项债等重点项目,从债券包装、发行到资金监管提供全链条的金融服务,已实现资金监管2.1亿元。

三是在债券承销方面。坚定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决策部署,深化与成渝地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互信合作。践行地方债主承职责,全年承销量占比2.52%,继续稳居城商行第一,其中90%以上为专项债,为地方建设的重大战略、重要领域、重点项目和薄弱环节提供金融支持。全年投资信用债约200亿元,覆盖率22.6%,自营信用债券投资全部聚焦全省优质企业、项目,坚定投资不出川,撬动全省超1000亿信用债发行,推动成渝地区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加大金融跨区域协作,促进成渝地区金融联动和产业融合。

四是积极跟进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川东北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布局建设功能平台等方案的落地及项目推进情况,全力提升本行在支持“成渝经济圈建设”中的顶层设计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

3.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协助推进“以县城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一是紧密推进新设分支机构生根落地。本行牢记“深耕四川、服务成渝、辐射西部”的整体区域定位,着力在重点区县新设机构,兼顾存量机构优化,大幅提升空白区县覆盖率,延伸服务触角。2022年推动在成都14个空白区县新设支行,以期实现成都全域覆盖。同步在雅安、自贡、内江、达州、广安、眉山、泸州等地积极筹建10家支行,下沉区县,补齐布局短板,以物理机构承接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在攀枝花、凉山地区通过迁址、重装优化8家存量机构布局,提升网点形象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在凉山州木里县项脚村等3个金融覆盖空白乡镇设立普惠便民网点,深入基层,服务民众。

二是全力推动信贷、投资业务向区县下沉。信贷方面,截至2022年末,本行已完成主动授信覆盖21个市州、109个区县、7200亿元,切实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助力城乡融合。本行已成功入围全省“制惠贷”首批试点银行,对符合条件的“5+1”重点产业、重大工业项目应投尽投,通过“科创贷”“制惠贷”等产品,满足“专精特新”企业需求,促进四川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同时,本行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提供“造血式”信贷支持,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助力企业稳健发展,强村富民。推动美丽新村建设,为农村公路改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农民集中建房土地整理等项目提供贷款支持。投资方面,本行通过以标准化债券为主的投资形式,坚持多元化服务省内实体经济,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债务期限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全年理财资金投资覆盖全省14个市(州)。其中,成都及辖内各区县基本实现投资品种的全覆盖,区域占比达到54.15%,同时眉山市和凉山州的区域占比分别达到13.41%和9.93%。

典型案例1:2022年,本行向某市辖区供水排水有限公司投放流动资金贷款5500万元,推进该公司水务产业的发展逐步向城乡供水一体化、厂网江河一体化治理转变,由“重水轻泥”向“泥水并重”、“泥水一体”转变,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南溪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因地制宜推动供水治污综合管网向城郊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惠及更多老百姓。

(二)服务实体经济

1.与各市战略合作情况

本行坚定秉承服务四川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场定位,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机构布局,南充分行于2022年7月12日开业,广元分行、巴中分行、绵阳分行筹建工作稳步推进。另一方面,与资阳、乐山、绵阳、宜宾、达州等市(州)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对上述地区在“十四五”期间提供授信支持不低于1290亿元,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本行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要求,持续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精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2022年四季度,参与投资全国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债务融资工具、全省首单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等,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迈向新高度。

2.与省内重点企业合作情况

2022年,本行加强与省市部门、在川央企和大型国企的深入合作,与省供销社、川煤集团等16家省市重点企业和在川央企,以及人社厅、住建厅、省供销社、省体育局四家行政事业单位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持续推广银企直联、现金管理等结算业务,实现了企业财务软件与本行系统的有机互联,提高重点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为客户带来安全简易实时个性化的线上服务。本行将进一步为企业客户优化产品与服务结构、创新合作模式,以务实举措深入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动银企合作共赢,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典型案例2:本行对某省级骨干现代综合物贸集团核定主动授信额度45亿元,共计12家主体已取得合计金额35.15亿元的授信批复。银企业务合作拓展为包含流贷、房开贷、银承、债券投资、普惠业务等多种金融产品,为助推四川现代综合物流、港航项目投资及运营、现代产业开发迅速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出积极贡献。

典型案例3:本行践行支持制造业信贷战略,对某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全力提供信贷支持,该公司是全球石油钻采设备行业知名企业核心子公司,也是四川省重点制造业企业之一。全年向集团下属企业先后授信合计25.3亿元,累计发放贷款8.12亿元,在疫情时期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三)支持民企发展情况

因受到2022年疫情冲击,省内众多民营企业的营收和现金流状况受到不利影响。为帮助民企渡过难关,本行一方面采取不压降、不减退且降息减负的对策,积极落实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帮扶企业发展。另一方面针对性推出一系列多样化的信用类贷款产品,如税金贷、科创贷、政采贷、商惠贷等,满足民企多种类型的融资需要;并与担保公司对接,帮助解决民营企业对外融资缺少有效担保方式而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典型案例4:本行给予某公司2亿元授信额度,用于满足企业经营周转需求。公司是某市级“十佳民营企业”、“四川省“小巨人”企业”、“四川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等,产品广泛用于航天、军工领域,在特种合金钢、不锈钢、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精密合金、模具钢等高品质特殊钢的专业制造方面具备优势,本行积极支持优质民营企业,服务民营经济,创新引领发展。

典型案例5:本行为某民营企业提供1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该企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并于2021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用于购买糯谷、糯米等原材料,填补了企业的流动资金空缺,助力企业稳健发展,强村富民,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典型案例6:本行为某实业有限公司商场项目提供8250万元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该客户成立于1992年,是某市州当地老牌优质民营企业,连续经营时间超过20年,2022年客户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本行的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了客户的资金需求,为助企纾困、稳定就业作出积极贡献。

四、履行金融企业担当

(一)聚焦乡村振兴,坚持“三农”本源

2022年,本行乡村振兴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立足省级国有法人银行职责定位,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金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持续为农业农村发展输送“金融活水”。一是牵头组建“乡村振兴青年突击队”,持续加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能力。2022年前三季度本行在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结果均为“良好”。截至2022年12月末,全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41.95亿元,较年初增加24.27亿元,增速137.31%,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83.96个百分点。二是创新推出“蜀农致富贷”乡村振兴普惠贷款产品,开发“乡村振兴卡”特色银行卡产品满足乡村振兴领域客群多元化金融需求。三是联合成都、眉山、凉山、南充等地方政府,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依托,打造四川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四是打造“蜀农益(e)通”智慧乡村工程,打通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搭建“线上+线下”服务生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便捷性和普惠性。

(二)全力稳经济保市场主体,履行金融企业社会担当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要求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精神,印发《四川银行“助投资、促消费、保主体”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从加大信投供给、深耕普惠金融、强化住房领域金融服务、加大个人金融需求支持等9个方面工作举措,做好金融“助投资、促消费、保主体”工作

典型案例7:本行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贷款、农业基础设施贷款等方式,累计为某市州相关区县发放73笔土地综合整治贷款,协助3642户拆迁农户完成安置工作,新增耕地面积约3000亩;为县土地整治暨垦造水田项目提供1.6亿元贷款,预计可新增水田耕地413亩,旱地改造水田4979亩。

典型案例8:本行为某市某公司授信6000万元,12月30日发放贷款369万元,用于公司在粮食种植生产中采购种子、农药、化肥、农具、农机租赁等方面资金需求。本笔业务是本行首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企业贷款,通过该业务模式支持了当地14个行政村,上万名农户,助力了粮食种植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典型案例9:本行对某县某国企及时批复一笔2亿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县蚕桑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经营周转。不仅让某国有企业的蚕茧经营业务稳步提升,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涉及蚕农2.5万户、近10万人的生活的进一步改善,促进地方就业和税收增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建立“四贷机制”,多措并举支持普惠小微

2022年,本行牢固树立服务小微经营理念,制定印发《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实施细则》,多措并举,提升普惠小微金融服务能力。一是从优化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加快构建全流程风控管理体系、优化小微不良资产管理模式、积极开展银政保担业务合作等方面,健全容错和风险缓释机制,增强“敢贷”信心。二是从牢固树立服务小微经营理念、优化提升贷款精细化定价水平、完善差异化绩效考核机制、加强政策效果运用等方面,强化正向激励和评估考核,激发“愿贷”动力。三是从用好用优货币政策工具、单列普惠小微信贷计划、充分保障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拓宽多元化资金渠道、增强专业化服务能力、开展常态化融资对接等方面,做好资金保障和渠道建设,夯实“能贷”基础。四是从健全普惠小微产品体系、丰富特色化小微产品、强化科技赋能线上化开发建设、推进客户信用信息应用和数字化发展、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和助企纾困发展等方面,全面持续推动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提升“会贷”水平。2022年累计发放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小微贷款95.36亿元。截至2022年1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8.69亿元,较年初增加49.82亿元,增速101.93%,高于各项贷款(不含票融)平均增速48.58个百分点。2022年服务小微客户占贴现客户超70%,向人民银行申请各类再贴现资金超过14亿元,面向符合条件的小微票据贴现让利30BP,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四)创新产品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1.积极履行银行社会责任,助力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纾困发展。一是开发助企纾困专属金融产品“川银-助业贷”,精准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广大个体工商户(含小微企业主、新市民)纾解交纳租金难、水电气暖物业费难、支付员工工资难等难点痛点。二是认真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制定印发《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通知》,明确存量普惠小微贷款可采用调整还款计划、无还本续贷、展期等纾困措施。

2.制定普惠小微体系化定价模式,切实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优化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并将货币、税收减免、财政奖补等政策红利向终端利率价格有效传导。2022年全年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89%,较2021年(5.25%)下降36个基点。

(五)致力投身社会公益,积极回馈社会

一是金融支持抗震救灾。向“6.1芦山地震”灾区企业投放“抗震救灾”专项低息普惠小微贷款,发放“9.5抗震助雅专项贷款”,单笔贷款年利率最低1.7%。截至目前,累计发放专项贷款41笔,金额1.54亿元。二是投身社会公益。本行秉承“好雨知时 润物无声”的经营服务理念,主动承担省级法人银行的社会责任,2022年度合计捐赠金额1559.54万元,其中“9·5”泸定地震后向灾区捐赠1300万元,支持受灾群众渡过难关和实施灾后重建。选派骨干脱产驻村开展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捐赠支持凉山、攀枝花所属喜德县、盐边县等8个村的基础建设、技能培训和经济发展,切实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持续开展“寒窗助学”活动,帮助攀枝花市内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疫情期间,组织成立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就地参与所在辖区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全行员工实际参与所在社区志愿者服务共117人次,服务群众约12.5万人。

(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助力业务发展

科学制定《金融科技“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和《新一代信息系统实施规划》。在2022年10月13日召开的外部专家评审会上,两个《规划》获得一致评审通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担纲的专家组认为:“该规划处于省级城商行领先水平,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持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发挥科技赋能金融的支撑作用。一是与国家普惠政策保持同频共振,助力普惠发展。建设农民工工资代发系统,与成都市住建局合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量发放,围绕政府、民生“痛点”、“难点”问题,切实解决农民工发薪难监管问题。推进助业缴费贷、助业租金贷、商惠贷等项目快速上线,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二是强化产业链服务开放协同,拓展生态场景。开发乡村振兴产业链金融云服务平台,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动力提升,实现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加快“蜀农通”涉农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系统建设,打造“线上综合服务场景+线下乡村金融服务站”的模式,服务客户日常生活,推进产业链、金融链、服务链有效衔接融合。三是聚焦科技金融服务线上化,强化科技支撑。围绕省内创新中小企业梯队,开发上线天府贷、科创贷等科技金融产品,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开展研发活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高水平研发平台的支持。投产新版人脸识别、OCR证件识别系统及银联卡bin自动转化银行名称功能,大幅优化客户体验,提高客户使用便利。投产线上实时交易反欺诈系统,将充值取现、二维码交易等高频动账交易纳入,同时辅以移动终端经纬度识别等技术,及时预警可疑事件,保障线上交易安全运行。四是持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客户体验。持续优化智慧柜员机和移动营销设备等前端渠道整合管理平台,2022年累计升级11项功能,上线14个新增功能模块、21个交易场景,进一步提高网点智能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客户到店体验。强化线上金融服务能力,新增个人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渠道货币T+1、周期理财、车位贷等功能模块;升级焕新权益商城对接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丰富实物商品库,上线话费充值、加油券、超市券等虚拟商品,满足多样化客户需求。截至2022年末,个人手机银行(含大众版)用户数60.1万户,新增25.41万户,同比增长71.16%;微信银行绑卡用户数47.31万户,新增33.54万户,同比增长243.75%。微信公众号关注数62.07万户,新增38.99万户,同比增长173.79%。

(七)提升零售业务水平,促进消费提升

1.加大零售产品创新力度。建立零售客户分包管户机制和经营机构大零售综合积分评价两大基础制度,持续进行产品创新,打造具有四川银行特色和四川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安逸熊猫”特色金融品牌。一是深化文旅商圈工程。以“安逸熊猫·文旅一卡通”为载体,联合2.6万余家商户,文旅综合商圈参与活动人次超256万,拉动消费近24亿元。为文旅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纾困支持,并在产业融资、企业信贷等方面开展合作。二是优化拥军尊崇工程。在与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做好共建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综合体的工作,截至2022年12月末,累计发行拥军尊崇卡6800余张,该卡已成为全国范围内拥军优惠权益最多的银行卡。三是推进公安暖警工程。积极与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警察协会对接,共同推进暖警工程。2022年6月,本行与警察协会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行带有省警察协会logo的“金盾联名卡”,并以此卡为载体,为全省公安民警提供专属免费人身意外保险、“金盾贷”消费贷款利率优惠等,是全国范围内第一张也是优惠力度最大的公安干警专属银行卡。四是推动农民工暖阳工程。联合四川省人社厅共同策划“情系农民工——暖阳工程”,为农民工用工单位打造了专属金融产品“农薪贷”,此专项贷款仅用于农民工薪资发放;同时建设农民工代发工资专用系统,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闭环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专享权益惠及吃住行旅,单人年权益价值高达7888元,是目前全国范围内优惠力度最高的农民工专属权益。

2.满足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持续优化产品谱系,“川银理财”产品体系基本实现短、中、长各期限及封闭式、定期开放式和现金管理等三大理财品类全覆盖。2022年,在特色产品发行上推出“新春贺岁款”理财、“新客专享”理财、“金凉山火把节”理财、“成都专享”理财等专属理财产品,很好地满足了广大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

3.优化升级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本行积极响应国家促消费政策,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在全行统一全品牌之下,推出“川银-消费贷”品牌,涵盖“安居、乐行、随心、新市民”四大系列,从居住、出行、日常消费等各维度延伸服务触角,为提升市场消费活力贡献川行力量。本行推出个人住房按揭纾困政策,综合运用还款宽期限、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为受疫情影响客户解难纾困;推出公务卡全渠道消费和分期送积分服务,为居民带来消费实惠,激发市场释放消费潜力,同时积极申报信用卡发卡业务资质,不断丰富消费贷款产品体系。2022年共发放个人消费贷款1.3万笔,金额24.4亿元,消费贷款余额达30.8亿元,较年初新增18.1亿元,增速142%。

、发展绿色金融,保护生态文明

(一)全面落实“双碳”战略,绿色金融业务高速发展。截至2022年12月末,本行绿色金融业务余额57.44亿元,较年初增长46.15亿元,增幅达到409%;其中绿色信贷余额预计47.85亿元,较年初增长42.03亿元,增幅达到722%;2022年共投资绿色债券13.31亿元,绿票贴现9.31亿元。在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对全省167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中,本行排名位列第1(第一、二季度均位列第2)。与四川省社科院共同搭建绿色研究合作平台,形成定期或专项成果,指导全行一盘棋共谋绿金发展格局。

(二)积极践行ESG理念,成功打造四川银行首家“零碳网点”。在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管部的共同指导下,于2022年12月31日公开发布成立以来首次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2022年上半年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积极开展“零碳网点”建设工作,以成都天府广场支行为试点,通过开展营业网点碳核算、设备设施节能改造、严格推行无纸化办公、建立零碳会议室等举措节能降碳,并在“点点”碳中和平台购买国家核证减排量(CCER)22,750kg抵消营业网点经营活动碳排放和碳足迹,实现自身经营活动碳中和目标,成为本行首家“零碳网点”。总行营业部、成都高新支行等多家零碳网点也在陆续打造中。

(三)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绿色创新,打造“绿色”信贷文化。一是加强产品创新。本行因地制宜开展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有序推进包括公司金融、金融市场、资产管理、普惠金融、运营管理、个人金融六大方面的“川银绿金”产品体系建设工作。二是融资方式创新。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用能权质押、碳资产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目前已审批通过四川省盐源某水泥有限公司用能权质押融资项目。基于碳账户的应用场景,提供可持续挂钩贷款方案,正在争取落地首笔碳账户可持续挂钩贷款。三是优化服务创新。对于符合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川碳快贴”标准的票据,实行“额度优先、办理优先、利率优惠”三项措施,支持具有碳减排效应的企业和项目。四是建立全流程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贷前尽职调查、授信审查、合同管理、放款管理、贷后管理、监督检查六大环节,针对不同环境和社会风险分类的客户,采取差异化授信政策,切实有效将防范信贷业务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贯穿授信业务全流程。

(四)持续开展源头营销,积极参与市场主体活动。一是主动对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天府新区管委会等主管部门,对接省生态环境领域重点融资项目28个,“四个一批”直管区储备转化项目36个。二是积极参与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工作。积极响应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工作,“碳”寻绿色新经济,气候投融资进园区,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宣传,为园区制造业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五)积极参加绿色金融活动,主动宣传绿色金融工作成效和经验。2022年上半年,本行成为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川内首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理事单位。积极参与四川天府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工作,参加四川省首次气候投融资研讨会、ESG行动派绿色金融沙龙,并成为2022年四川省绿色金融法治保障试点工作的首批试点合作银行等。在全国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展、第八届四川农业博览会与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等活动上对绿色金融业务作专版展示,全面介绍本行成立以来绿色金融的开展情况和重要成果。

、坚守底线合规经营

)严守内控合规关

1.加强制度流程建设。一是推进制度体系建设。2022年全行新增制度107个,截至2022年末本行现行制度共计561个。二是修订制度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制度管理体系,对总行538个现行制度开展评价,形成制度新增/修订的清单,下一步将继续强化制度建设工作。三是制作培训视频42个,通过视频进行线上培训,提升全行制度的传播力与执行力。四是加强流程建设。梳理17个分支机构亟需的关键流程;梳理全行131个重点流程,识别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并提出控制措施。

2.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一是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开展2021年内控自评估,对110家经营机构(部门)开展2022年上半年内控评价,评定各经营机构的内部控制评价等级。二是加强授权管理。修订授权管理办法,梳理2023年度总行行长对下的基本授权方案,完善全行授权管理体系。三是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对本行拟核销贷款开展违规事实认定工作,开展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切实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四是加强案防管理。召开2022年案防工作会,签订《案件防控及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压实案防与安全生产责任。

3.加强合规风险管理。一是启动(内控合规与操作风险系统)GRC系统建设。完成17个模块的业务需求书,引入开发厂商,完善业务需求、原型图与软件需求,预计2023年完成第一批次模型的开发建设。二是完善分支机构合规建设。充实分行合规人员,督促落实分行风险合规部职能,建立支行合规专员队伍。三是加强合规检查工作。制定年度合规检查计划,全年完成总行各部门检查项目187个,实现机构全覆盖、业务全覆盖。四是加快合规监测进程。制定模型需求216个,全年开发模型44个;完成三期预警线索的提数及核查,累计提取数据37.1万条,经过多轮筛选和逐笔人工甄别,共整理出892条预警线索。五是加强合法合规审查及咨询。对新拟定制度、授信项目等提出合法合规审查意见共计2593份;对日常业务管理事项提供合法合规咨询。

)做实做细全面风险管理

一是不断加强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健全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委员会议事体系,全年共计召开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3次,审议议案8项;召开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13次,审议通过48个风险相关议题,听取50个风险相关报告;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委员会沟通顺畅、运转有效、运行良好,为本行风险管理提供专业支撑。二是不断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方面,管控能力持续提升,推动落实“一户一策”风险化解方案,防止信用风险蔓延,有序促进资产质量稳健提升。信息科技风险方面,夯实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基础,完善信息科技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和信息科技外包管理机制,提升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流动性风险方面,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较为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预警流程,强化头寸管理和对优质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有效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三是集中统一信贷审批。本行实行信贷与投资业务由总行集中统一审查审批,统一审查偏好,统一审查口径,发挥对信贷资产的把关堵口作用,提高全行信贷资产质量。

完善洗钱风险管理体系,严密守护客户资金安全

2022年,本行认真履行反洗钱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深入践行“风险为本”的管理原则,不断优化洗钱风险管理体系。一是持续完善总分支三级反洗钱管理组织架构,共同推进洗钱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运行。二是强化电信诈骗、赌博、非法经营等高风险领域的风险监测,健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事后回溯的管理机制,有效堵截风险案件,保障客户合法权益。三是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及有权机关开展反洗钱调查,为打击金融犯罪发挥积极作用。四是组织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 “远离洗钱犯罪,守护好养老钱”等主题宣传活动,走进社区、学校、少数民族地区等,共发放宣传资料7万余份,累计受众36万余人,有效普及反洗钱、防范电信诈骗相关知识,增强社会公众金融安全意识。

)持续健全机制,全力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是持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设。新增和修订消保审查、投诉管理、考核评价等10余项管理制度,董事会听取及审议全行消保工作情况及工作计划,对消保工作有序开展进行监督指导,提升全行对消保工作的支持力度。二是继续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全流程管控机制。在事前审查方面,对协议文本、宣传物料等进行消保审查并提出改进建议。在事中管控方面,组织了理财业务专项检查,对理财销售行为监测检查发现的问题形成专项报告并进行整改。在事后监督方面,建立了客户服务沟通、舆情监测和投诉分析报告机制,及时优化产品和服务。三是推动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针对所有信息系统用户建立申请准入审批机制,按照“最小”和“必要”原则进行权限分配工作;利用技术手段实现重要业务系统操作记录全流程监控。组织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专项排查3次,专题培训6次,提升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强投诉管理工作。全年累计收到客户投诉140件,主要涉及业务规则及流程类投诉、服务体验类投诉和其他类投诉,投诉数量分别为56、33、23;从投诉地区分布情况看,主要发生在成都、攀枝花和凉山地区,投诉数量分别为41、41、15。畅通微信、手机银行和官方网站投诉渠道,发布投诉处理流程,方便消费者咨询和反映问题。

)丰富宣传形式,加大普及金融知识

一是配合监管部门积极开展集中性宣教活动。在3月、6月和9月,分别组织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等主题的集中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尤其是精心组织走进成都益民菜市(东苑店)开展的“315反诈菜市”宣传活动,形式新颖、别开生面,把反诈宣传基地搬到了最接地气、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菜市,经人民网、学习强国、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等多家省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增加了宣传广度和社会影响力。

二是深入开展自主特色宣传。结合客群特点与业务特色,重点围绕“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非法集资”等主题,开展特色金融知识普及宣传。2022年,总行及各分支机构共计举办359场专题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4.8万份,覆盖8.5万人次。因宣传形式多样和方式创新灵活,获得四川省银行业协会“2022年四川银行业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创新特色二等奖、“2022年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微视频赛”二等奖。

七、坚持人才强企,促进员工发展

(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树牢“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和“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坚持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的发展观,全面实施人才兴行、人才强行战略,持续强化人才队伍需求分析,积极探索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多措并举引进急需紧缺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同时积极参加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主管部门举办的省内外校园招聘活动,拓宽岗位条件,在川内及全国重点高校形成了较好的雇主品牌影响力。按照“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大力开展管理人才的引进,2022年中、基层管理人员较2021年实现大幅增长,全行干部人才来源广泛,经历结构、年龄结构逐步优化,专业能力、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扎实做好青年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在四川省“逐梦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提供实习岗位200个,积极引导在校大学生主动参与岗位实习和社会实践,不断深化岗位认知、提升就业能力。

(二)健全职业发展机制

建立行员等级和职等相结合、管理序列和专业序列相结合、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相结合的矩阵式职务职级体系,和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同步推进全行员工岗位序列建设,夯实员工职业发展基础,为全行员工的职务职级晋升和岗位调整提供了科学、高效、有序、灵活的管理机制。2022年末,全行管理序列岗位较2021年同期新增221人,占全行总人数的比例提升6.33个百分点;专业技术序列较2021年同期新增47人,占全行总人数比例提升1.16个百分点,员工岗位定位及职业发展路径逐步清晰有序。动态调整员工行员等级及薪档,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有效实现员工职务职级横纵向双通道成长。加强核心骨干人才激励,创造员工职业发展良好氛围,出台《四川银行异地任职干部履职待遇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异地任职干部激励保障措施,促进并鼓励全行干部对外交流、异地任职。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员工队伍为总体要求,以“树立理想信念、锻造企业文化、培养管理能力和提升专业技能”为目标,制定《四川银行2022年度重点培训计划》,实施培训项目214个,累计实施337期培训班,共计培训21000余人次;选派干部员工参加行外机构组织的培训145次,参训达6200余人次。举办全行首次中层干部培训班,突出“思想政治能力、抓班子带队伍领导能力、统筹协调管理能力”三大能力建设。着眼人才自主培养,打造人才聚集高地,积极开展人才申报和职称评审工作。先后组织开展四川省杰出人才、“天府峨眉计划”“天府英才计划”及省委巡视财政人才库等12余项人才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累计推荐56余人参与人才评选,其中40人已成功入选。

(四)加强员工人文关怀

落实各项法定及企业自主福利待遇,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及时足额为全行在岗职工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制定《四川银行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政策》,完成原两家行企业年金基金2.3亿元转移合并,有效实现职工年金保值增值。积极开展惠民政策宣贯,助推个人养老金新政落地。制定《员工福利管理办法》《退休人员关怀慰问管理办法》,启动中长期补充医疗保险体系的构建,规范全行员工福利管理。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第一时间为员工提供疫情防控所需的医药用品。精心打造职工之家,建设职工书屋、智力活动室等多个活动区,先后成立了书画、乒乓球等11个兴趣小组,主动慰问结婚生育、生病住院员工66人次,协调解决职工子女入学事宜,用心用情做好群团工作,将组织的关心关怀带给每一位职工。